从中医角度来看,肺结节的相关信息如下:
归属范畴
在中医理论中,肺部结节并没有直接对应的病名,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和体征,可归属于肺积、
症瘕、积聚、咳嗽、息贲等范畴。
形成原因
正气亏虚:肺、脾、肾等脏腑虚损,导致正气不足。肺气虚不能通调水道,脾阳虚不能运化水
湿,肾气虚不能主水,会使水液代谢障碍,湿聚生痰;肺虚不能朝百脉行气血,导致气血瘀滞
,痰瘀互结,形成肺结节。
外邪侵袭: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等六淫邪气侵袭人体,导致肺脏受损,气血瘀滞,进而形
成结节。
情志失调:长期情志不舒、忧思过度会导致气机不畅,气血失调,影响脏腑功能,导致气血运
行不畅,容易形成肺结节。
饮食不节:过食肥甘厚味、生冷油腻之物,会损伤脾胃,产生痰湿,痰湿与瘀血互结,聚于肺
中而成结节。
病理机制
主要为痰浊蕴肺、气滞血瘀。痰浊蕴积于肺部,阻滞气血运行,导致气血停滞,形成气血瘀滞
的状态,引起肺结节的发生。肺气郁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,痰湿内阻则会影响肺部的正常功能
,血瘀则会导致气血阻滞,这些因素相互作用,最终形成肺结节。
症状表现
轻者可能无明显症状,重者可能出现咳嗽、胸痛、气短等症状。也可能伴随神疲乏力、气短、
发热、鼻塞、咳痰、怕冷、口唇紫绀、面色黧黑、盗汗、心慌、小便短少等不同症状,具体表
现与证型有关。
治疗原则与方法
治疗原则:以扶正补虚治本,以祛邪散结治标。
治疗方法
辨证论治:根据患者的症状、体征、舌苔、脉象等进行辨证,将肺结节分为多种证型,如肺脾
气虚、肺肾阴虚、气滞血瘀、肺气亏虚型、痰浊阻肺型、血脉瘀阻型、阴阳两虚型等,并采用
相应的治疗方法。
中药治疗:根据辨证结果,选择合适的中药进行治疗。常用活血化瘀药(如丹参、桃仁、红花
、三七等)、化痰散结药(如半夏、浙贝母、海藻、昆布等)、软坚消积药、补益药等。也可选
用一些中成药,如清肺抑火化痰丸、养阴清肺丸等。
针灸治疗:通过刺激经络穴位,如肺俞、膏肓、太渊、列缺等,调和气血,达到治疗目的。
推拿治疗:通过手法按摩,促进气血流通,缓解症状。
日常调护
饮食调理: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的食物,以清淡有营养的食物为主,可适当多吃白色食物,如
梨、百合、银耳、白扁豆、萝卜、杏仁等,也可食用党参玉竹牛大力猪肉汤、五白饮、猫爪草煲
猪肺汤等食疗方。
生活作息: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,避免熬夜劳累,保证充足的睡眠,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
复。
心态调整:保持良好的心态,避免过度焦虑和情绪波动,因为情志失调会导致肝气郁结,影响气
血运行,加重病情。
适当运动:适当进行体育锻炼,如太极拳、八段锦等,增强体质,提高机体的抵抗力。
皖ICP备17025214号-2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1842号 广审号:(合)中医广【2024】第09-03-42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