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子时代的倒立,手机、电脑长期近距离的接触这些电子产品容易造成视力下降,视疲劳等各种眼病的发生。部分的“手机控”和“电脑迷”平时要尽量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,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。
北京德胜门中医院眼科迟润华说,每年过完寒暑假后,眼科总会涌来一大批就诊、验光、配镜的小患者。主要是由于家长忙于工作,时常把孩子一个人留在家中,用手机、电脑、电视替代保姆,导致视力下降十分严重。另外,目前都提倡无纸化办公,在办公室工作的人员绝大多数时间要面对电脑,由于不注意眼睛休息,导致视力下降严重。还有一部分老年人独自在家看电视、上网,也导致眼睛出现问题。可以说,目前因电子产品诱发的视力下降问题已经覆盖了各个年龄层。
手机电脑最伤眼
一般情况下,正常眨眼频率为每分钟16-20次,但看手机屏幕时,眨眼次数是每分钟7-8次。眨眼会起到润滑作用,眨眼次数减少,角膜容易干燥,导致眼睛干涩、视力下降等。在生活和工作中很难离开电子产品的人群,因电子产品诱发的眼部疾病,临床上统称为“媒体终端综合征”。前来就诊的患者大多眼睛干涩、灼热,或者有异物感,视力不稳定或是暂时模糊,眼皮沉重,眼球胀痛甚至头痛。眼科检查发现其结膜充血、视力下降、调节力减退、泪液分泌减少等,甚至有些患者还出现了眼压升高症状,这些都是“媒体终端综合征”的表现。
迟医生提醒,不要长时间盯着电脑、手机,每连续近距离阅读40分钟,应远眺10分钟,缓解眼睛疲劳。对于隐形眼镜的使用,应做到出门戴进门取,尽量减少配戴时间。取下隐形眼镜后,可以滴人工眼泪,人工眼泪对眼睛没有任何伤害。同时做眼保健操,缓解睫状肌痉挛和视疲劳,争取每天在户外运动2小时。
中医治疗疾病,历来重视辨证施治的治疗原则,但同时也包含辩病论治的内容。辨病是根据患病部位特异的病因、病理及病状特点,以辨析诊断疾病,故辨病论治就是针对患病部位特异的病因、病理及症状进行治疗,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。即辨病反映疾病的全过程的综合诊断,具有相对稳定性。辨证论治是反映疾病全过程中,某一阶段的临床诊断,针对该阶段的诊断,确定治疗。
皖ICP备17025214号-2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1842号 广审号:(合)中医广【2024】第09-03-42号